文本细读研究之五:追求生命之美
追求生命之美
------品读莫怀戚《散步》
裕安中学语文组 田兴平
教学目标:
1.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,有感情朗读课文。
2.品析语言,感知景物特点,把握人物形象,体会文章主旨。
3.培养曾老爱幼,珍视亲情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重难点:
1.通过品析语言,感知人物形象。
2.理解并体会文章主旨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
由汉字“孝”的含义解说导入本课的学习。
设计说明:说文解字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,调动其积极性。对于“孝”含义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体会。
二、积累生字生词 扫清阅读障碍
嫩芽(nèn) 霎(shà)时 拆(chāi)散 熬(áo)过
分歧(qí) 水波粼粼(lín) 委 屈 各得其所
设计说明:积累字词,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。
三、整体感知
1.学习自由朗读。
2.教师配乐朗读。
3.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情。
设计说明: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能力;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。
四、品读课文
1.品读文中写景片段,体会景物美。
例如:这南方初春的田野,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,有的浓,有的淡;树上的绿芽也密了;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。
明确:“随意”赋予大自然以灵性,随性而洒脱。“铺”和“密”展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。“金色”“水波粼粼”突出了景物色彩的明丽。指导学生读出“这南方初春的田野!”一句中“!”的惊叹语气。
2.品读文中有关人物的描写,把握人物形象,感悟人性美。
例1:“我,我的母亲,我的妻子和儿子”一句中人物顺序的排列可以看出作者的责任感。
例2:“但春天总算来了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。”“熬”写出了母亲的痛苦煎熬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担忧与疼惜。
例3:“抚摸”写出了母亲的慈爱。
例4:“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,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”这一生活化的语言可以体现出儿子的聪明伶俐。“总是听我的”体现了妻子的温柔贤惠“蹲”和“背”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作者和妻子的尊老爱幼及责任感。
设计说明:让学生在品读了解文中的景物特点与人物形象。体会文章文简意深的语言魅力。
五、探究主题
1.学生自由讨论。
2.老师总结归纳 亲情 美德
设计说明: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,允许其有自己的思维与见解,可以多角度理解文章。
六、课堂小结
结合毕淑敏的话,加深体会。
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。也许是一处豪宅,也许是一片砖瓦。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,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。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,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。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,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。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,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。也许是数以亿万计的金钱,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……
在“孝”的天平上,它们等值。
——毕淑敏《孝心无价》
设计说明:引用课外资源,加深学生体会,并与课前导入相呼应,使课堂教学结构完整。
七、写法借鉴
1.对称句式.
这南方初春的田野,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,有的浓,有的淡。
后来发生了分歧:母亲要走大路,大路平顺;我的儿子要走小路,小路有意思。
2.以小见大
设计说明:借鉴文本的写法特色,从课文中学写作,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。
附:板书设计
散 步
美
/ | \
景 人 情
设计说明:简洁明了,重点突出,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。
上一篇: 裕安中学召开九年级师徒结对会暨第一次全体学科组长会议 |
下一篇: “孝传万家,师恩难忘” 中国感恩教育讲学团感恩演讲在我校圆满结束 |